浅议“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范文 精讲 江西省宜黄强拆事件后县政府某官员发表言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不可否认,地方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而开发土地经济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最有效且快速的途径之一。居民拒绝拆迁势必影响建设规划的实施,影响城市建设进程特别是开发商的利益。如果开发商就此撤资,还会对当地GDP增长带来影响。但假如以“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来理解“公共利益”,则显然是对公共利益的误读。 中央明确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衡量发展时,与某些地方干部所看重的工程项目、城市面貌相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当权益的维护更为重要。后者不仅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任何一种发展,如果仅仅是为了“发展”而见物不见人,把人民利益、群众意愿空洞化、虚无化乃至对立化,【1】甚至以“发展成本”为借口,随时“征用”公民权利、社会公平、媒体监督,【2】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的异化。 而从法律的角度看,公民房屋在取得法律产权后,已变成公民的私人财产,并不具有公共性。只要公民取得了房屋合法产权,在没有达成搬迁协议之前,讨价还价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要搬迁公民房屋,在搬迁之前双方展开利益博弈,在充分尊重业主权利,双方达成协议,办理合法手续的基础上,才能启动搬迁程序。那么所谓的“钉子户”影响人民群众利益就是站不住脚的了,何况商业开发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3】如果政府、开发商不与住户谈判、协商,自定低价强拆公民房屋,显然不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是建立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与“官本位”的执政观基础之上的,这种“强拆发展观”背离了科学的发展观,以“土地红利”【4】为基础营造的经济繁荣必然难以持久,而违背了群众利益、脱离了群众基础的执政观更是啃噬我党执政基础的虫蚁。发展以“公共利益”为前提没有错,但要明确“公共利益”归根到底是“群众利益”、是“人民利益”,要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建设始终,将是否符合群众利益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合理与否的评判标准。 中国的发展和城市化不会停止,但“强拆”显然是开错了药方。【5】我们要坚定信念——任何发展,都要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任何发展,都不能容忍对人民合法权益的侵害!【6】
■ 范文点睛 ——逻辑严谨。文章论述环环相扣,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整体感较强,后文观点的提出必以前文内容为基础,如一栋楼宇,每一层都以前一层为基础,层层搭建,最终形成完整、一体的建筑。 ——小角度深挖掘。文章的切入点非常小,仅是江西宜黄强拆事件后某官员诸多言论中的一个。但这一切入点却非常具有代表性,突出地反映出地方官员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所持有的发展观念,即“强拆发展观”。文章从小处切入,深入探讨了地方发展理念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篇小角度深挖掘,见解深刻的好文章。 ■ 结构思路 文章整体的思路是:单独拿出“给定资料”中宜黄某官员的一个代表性观点,对其进行驳斥,属于驳论型文章。详细来说: 第一段,文章依据“以‘江西宜黄强拆事件’及其后续为切入点”的题目要求,单拿出宜黄事件后该地某官员言论中的一点作为切入点,树立一个“靶子”,引出话题。 第二段,对这一言论的合理性进行推导,文章第二段先是推导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但最后却笔锋一转,直指这一言论存在的关键性错误,即对其所依赖的前提——“公共利益”的理解存在错误。 第三、四段,承接上文,分别从发展观、法律两个层面对“公共利益”问题进行详细阐释,进一步说明“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观点是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存在误读。 第五段,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与“强拆发展观”相对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六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发展要以群众利益为前提。 文章首段提出将要驳斥的观点,第二段先分析其合理性,第三、四段针对第二段提出的“合理性”进行反驳,第五段再在第三、四段驳斥的基础上提出与首段观点相对立的观点,结尾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文章环环相扣,前后照应,逻辑结构非常严密。 ■ 开头与结尾 文章的开头独具匠心,将要驳斥的观点直接写出而不加丝毫个人的论述。这样的开头单刀直入,快速进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 而这种开头之所以能够产生较好效果则得益于文章的结构较优,该文章开头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文章各个部分都是围绕开头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述的。 文章结尾的巧妙在于既在内容上总结了全文,又在形式上提升了文章的气势。“中国的发展和城市化不会停止,但‘强拆’显然是开错了药方。”一句是对文章二、三、四段提出的反驳观点的总结,“我们要坚定信念——任何发展,都要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任何发展,都不能容忍对人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一句是对文章第五段提出的观点的再次强调,结尾在内容上对全文作出了很好的总括。 在形式上,文章最后“我们要坚定信念——任何发展,都要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任何发展,都不能容忍对人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一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同时也提升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不再是一篇冰冷、平淡的说理性文章。 ■ 理论政策运用 文章第三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句话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要求,原文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文章这里节选《十七大报告》内容作为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文章第四段以此为依据,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论述内容较为专业,但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 论证方法 引证:文章第三段引用《十七大报告》中的内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论据,来支持“以‘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来理解‘公共利益’,则显然是对公共利益的误读。”这一观点。同时,使用中央文件中的内容作为论据,本身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 独特视角 文章没有流于表面问题,就强拆谈强拆,而是通过宜黄官员发表的言论,深入挖掘了“强拆”背后更深层次的“地方发展”问题。正如文中提出的强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与“官本位”的执政观,思想观念问题往往是一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要真正杜绝“强拆”现象,实现“和谐搬迁”的根本也在于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树立“人民利益优先”的执政观,“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建设始终,将是否符合群众利益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合理与否的评判标准。” ■ 妙言隽语 标注 | 评 析 | 【1】 | “三化”层层递进,用词由弱到强,问题逐渐严重,不仅增强了论证效果,也增强了文章气势。 | 【2】 | 此处用词犀利,使谴责的感情更加强烈。 | 【3】 | 此处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 【4】 | 这三个词语的运用规范且专业 | 【5】 | 此书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情较为平和,仅为丰富语言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 【6】 | 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气坚定,感情强烈,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
(责任编辑:周俊(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