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公考加油论坛;遴选;遴选论坛;小军师遴选;小军师面试绝杀;小军师面试;面试万能绝杀模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7|回复: 0

史上最全之面试葵花宝典

[复制链接]

8

主题

11

帖子

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
发表于 2014-7-15 2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招聘面试是用人单位以目测和问答为主要方式,选拔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特殊考核形式。通常安排在笔试和其他考核之后进行,面试的成败对应试者来说,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经验证明,成功的面试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    化被动为主动的原则
比如,在事先就会以积极姿态有目的地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和研究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专业特点、考官心理、应答对策;在应试过程中,就会表现得精神饱满,热情亢奋,思维机器全面开动,知识积淀不断被唤醒,应对自如,左右逢源,实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从而把自己的优势强点与对方的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赢得考官的好感,最终成为面试的优胜者。
2.    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并重的原则
面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应试者的素质,重点通常放在内在素质方面。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考官对应试者的直观印象却是十分关键的。应试者以什么样的形象在现场亮相往往会带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外在形象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气质和修养水平等并易于给他人形成“首因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讨人喜欢,进而让人产生由衷的亲和力,这样就在潜意识中对考官的态度和评价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因此,应试者应坚持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着力表现内在实力的同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和态度表情,以向考官展示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形象,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然而不放肆,展示而不卖弄,重礼节、礼貌而不拘谨卑微。这样,讨人喜欢的外在表现就成为内在素的一种烘托、说明和强化,从而大大加深考官的印象。
3.    心理与才学互动的原则
一般来说,应试者走进面试现场面对考官时,心理压力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善于进行心理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失控,影响正常应对发挥。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应试者很有才学,但他们的心理素质太弱,一走进严肃的面试现场就紧张心跳,恐惧害怕,不能自己;特别是涉世不深的青年,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式,往往乱了阵脚。这种教训应牢牢记取。实际上,心理与才学是一种互动关系。应试者应把自己的心理素质与才学表现协调好,做到以才学稳定心理,以心理支撑才学表现,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此,在面试前既要注意才学准备,又要注意自身心理训练和面试心理准备。在考试中,特别是入场后的前三分钟,在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心理调节,稳定情绪,引导自己进入最佳状态。这样在强大的积极心理支持下,就会有出色的表现。
4.    真诚与口才相统一的原则
应试者不但应在专业上用劲,还应注意追求嘴巴上的功夫,比如面试中常用到的演讲、对话等表达方式,要多加练习。面试前,在对有关内容进行预测、材料准备和策略谋划的基础上,还要精心地进行语言表达技巧的设计和试讲,看哪些内容宜直答,哪些宜婉答;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追求哪一种表达风格等。有时候,同样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的效果大不相同。在面试过程中,还要把眼耳脑口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努力追求出奇新巧,反应敏捷,不断闪现出灼人的思想火花。进而言之,面试口才的最高境界是要善于表达真诚,谈吐要真实得体。面试应答一定要说实话,把真诚表达出来,让人信服。真诚的东西才是最有魅力的。面试应答不是演戏,不是演讲比赛,在这里,考官考察的是应试者的真实观点、看法和水平。所以,应答必须发自内心,实话实说。在这里,口才只是一种手段,决不是目的。我们应善于把个人的真实思想感情,通过卓越的口才表达出来,说得有力度,有重点,有逻辑性,思路清晰,动情感人,形成共鸣。如果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一味地卖弄口才,那只会弄巧成拙。
二、    确立自已的面试风格
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就像不可能找到一个与你完全一样的面庞,你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与你在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完全与你相同的人。
同样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应试风格,既使不同的考生参照本书使用了相同的技巧,他们的面试风格也仍将是不同的。
在面试中有什么样的应试风格呢?不同的应试风格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1.真诚
前面我们谈了很多诸如形象设计等来“包装”、“修饰”考生在面试考场上的形象。——这似乎与真诚相矛盾,其实不然,不管考生怎样“包装”自己,都是基于“扬长避短”,并没有虚假和欺骗在里面。
如果考生本来就性格坦诚、直率,那么完全可以抛开面试技巧,拒绝“包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在考场上。这种面试风格有时能以考生的真诚而从众多考生的世故老练中凸显出来,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真诚,首先要实事求是,以诚实的态度展示自己。演员宋××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未被录取,之后她又报考青年艺术剧院。考官看过她的材料后,故意问她是否由于没考上戏剧学院才来报考青艺的。在考官的印象中,一般考生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 ,总是多方加以解释,因此当宋××坦率地说:“嗯,正因为没考上,才想到这儿来碰碰运气!”考官立刻对这位诚实的姑娘刮目相看了。
诚实之外,考生还要用自己率直的性格、真诚的情感表露,与考官进行情感交流。
一次考官询问某考生为什么本科学习成绩平平,是否也赞同“及格万岁”?这位考生平静地说:“我自小父母双亡,只有爷爷姐姐与我相依为伴。在党和政府以及众多热心善良的人的帮助下,我才能够长大成人。考上大学后,为了不再给所有关心我的人添麻烦,我坚持着各种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双手扶助自己完成学业。成绩不好,是我本科生活中的最大遗憾,但我想只要我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只要有普通学生的一半学习时间,我相信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能非常优秀。”这位考生并未以自己的坎坷经历去谋求考官的同情,真正感动考官的是他身处逆境却不气馁,顽强奋斗的精神。他的自强不息、他的自信,在他真诚的话语中坦然流露。
不事雕饰、朴实无华的形象有时能起到任何交际技巧起不到的作用。这正如古人所说:“物性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简洁
当考生以简洁明白的语言,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时,考生的老练和稳重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简洁可以反映于考生的仪表,也可反映于考生的言谈。开门见山、有话直说,通俗易懂、口齿清楚、表述准确,不过分讲究和刻意加工、不卖弄学问、不转弯抹角,这些简洁的语言风格同样具有相当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时常能体会到,一个满嘴“名家名言”,谈话中术语、名词满天飞的人,有时还没有那些语言朴实的人表达得深刻。
这就是藏巧于拙、大巧若拙的面试艺术。
3.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不是简单地表示自己友好的交际态度,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胸有成竹的风格和进退自如的交际策略。
面试中不卑不亢的态度对考生尤为重要。有的考生自恃学历高或工作经验丰富或其他成绩骄人,在面试考场不注意基本的交际礼节,随意打断考官的话,并且不遵从考场工作人员的指导,这样的考生展现的并不是自己的风采与锋芒、信心与勇气,而是自己的目空一切、恃才自居。这样的处世风格不仅在面试考场上不被喜欢和接受,在任何交际场合都将处处碰壁。
相反另外一些考生过份强调对考官的尊重,一味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畏畏缩缩。这样被动的应试风格,会让考官提不起兴趣,甚至故意拿起架子,而考生只会给考官留下无趣、无味、无风度、无魅力的印象。
其实,求职不是乞职,不是求人。尽管现在国家公务员成了人才市场上的热门,并且报考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不管怎样考生和考官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首先体现于“双方自愿、等价、互惠”的招聘、应聘原则上,考生和报考单位或职位是“双向选择”的,考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被选择,更应看到自己手上选择单位和职位的权利。应试者之间有实力上的差异,各种公务员职位之间以及与其他职业相比,它们对考生的吸引力也有大有小。
考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报考的职位相称相等。公务员考录部门既然给了你面试的机会,就说明他们已经考虑了你的学历层次、专业等个人情况,已经初步肯定了你的能力。
面试中的平等还体现于考生与考官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考生自身心态上的平衡。正如德国有句谚语“站在山顶上的国王与站在山下的农夫,在彼此的眼里是一样大小的”。考生也应如此。将实现面试目的和保持人格尊严统一起来,是考生应掌握的。正如俗语云:“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人”,考生为了面试的顺利进行,必须保持自已的谦虚和对考官的尊重,但若因此放弃人格尊严,百般讨好考官,则始终会处于劣势。一位考官深有感触地说:“言词表情上的卑微比实力弱更糟。谁把自卑写在脸上,谁就注定要失败。”
考生还要将尊卑态度与自身的实力、地位分开处理,排除地位、实力对交际态度的消极干扰,地位低而不卑,实力低而不怜!
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有时候也不排除必要的“反击”。有位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与考官发生了一番争论,回去后朋友们都说“一个很好的机会被吵掉了”。但结果令“行家们”大跌眼镜,该考生被录取了。原来争论是考官故意设置的,以考察应试者有无勇气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考生的辩别能力、表述能力等。面试考场上,请小心提防考官们设下的“陷阱”,也许考官提出一个错误观点,请考生评论,如果考生不能坚持原则,随声附和,那就失策了。
4.礼貌
面试中的礼貌休现于多方面,本书也在多处强调了这一点。作为人才的一项非智力因素,礼貌会把你的尊重准确而直接地传达给考官,让他们在情感上满足的同时,将礼貌及时反馈给考生,这样考场上双方的支持协作就开始了。
礼貌不仅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也是与其他问题相结合的、表层下的。如果考生经常打断考的话,或在考官说话时,老想插入几句,或者“踊跃”地指出考官念错的字,那么即使考生在礼仪上表现得再礼貌,也会让考官感到考生对其的不尊重。
自信
自信心是考生叩开公务员考录大门的最有效的工具。面试中的自信除了我们面前谈到的外,还可以通过张扬个性、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而自然流露。有位考生摒弃了那种刻板的、拘谨的“编年体”自传,以画龙点睛的手法为自己做了介绍:“我是我自己最崇拜的人物,因为我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一次次的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并且获得成功时我也是我最痛恨的人物,因为自己太真实,总有一个又一个的缺点或不足需要改进与克服。”该考生的特立独行的自我介绍,在其他考生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绍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1.    热情
考生面试时主动积极,礼貌大方,热情地与考官们进行交流,会使自己易于被考官接受和喜欢。
但考生的热情要有度,开放自己的精神空间也要有度。考生的角度使其必须和考官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考生与考官过急地亲密,容易让人产生动机不纯或交际态度不稳重的看法。有些考生想与考官“见面熟”的急于求成的愿望是不合理的。既要主动接近,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这就是“热情”的含义。
2.    幽默
无论在哪里,幽默的人都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谁都会相信一个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的人精明明强干、精力充沛。
面试同样如此,穆穆皇皇的考场上也可以有亲切随和、活泼风趣的气氛。
3.    谨慎
面试中尽管要求考生张扬个性,充分发挥,但适当的谨慎还是必须的。没听清、没听懂的问题完全可以请考官重复一遍,而下要急着回答。自己不懂的或懂得很少的,就不要拿来自我炫耀了。
这里有一段面试考场上的问答:
考官:“你是学中文的?”
考生:“对,除了中文专业,我还铺修了一些管理学的课程。”
考官:“你认为你的专业知识能用在这个职位上吗?”(国家环保局计划司——编者注)
考生:“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平时自学了这方面的很多材料,如环境噪音监测等等。”
考官(上身前倾,很感兴趣):“唔?你可不可以谈一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样的声音算是噪音呢?”
考生:“这个……噪音不就是很吵的声音嘛……”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得出,考生不谨慎的言行会自断退路,自已让自己下不了台。
另外考官提出的有些问题可能略显刁钻,或者似是而非,有的问题背后隐藏着考官真正意图,这些都需要考生以冷静的态度谨慎思考后,再做回答。也许这就是对考生的“应变性”、“机敏性”等的测评。
三、    面试的临场准备
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你可以为争取到面试机会而祝贺自己了。这时,不必紧张,亦不要松懈,要平静的认真地想一想:“就要面试了,我该做些什么呢?”
1.    面试预测的内容主要是:
(1)    明确报考职位对其素质、潜力、实际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2)    明确面试考什么的问题。例如,某厅招考录用考试命题这一职位,应试者就可以结合职位特点进行面试测评要素分析,确定为面试将要测试应试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命题经验与命题技术、保密观念、责任心、举止仪表等。
(3)    设计面试问题和答案。
(4)    预测面试方法。
2.    形象准备
装饰门面,包装自己,不仅仅是面试前的那个上午才要做的事。细心的面试者,很早便开始装扮自己的形象了。
(1)    最佳形象
包装自己的理想效果是,你的确精心修饰过,但却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也让人挑不出毛病。包装自己时要记住一点,服饰和装扮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自我介绍,老到的面试官会从这里读出你的许多内容,比如:
——你的年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教育程度、曾从事的职业;
——你所喜欢的活动,如跳舞、旅游、阅读、打球、政治、赌博;
——你的气质与风格:洒脱、忧郁、内向、开朗、主动、消极;
——你的人品:善良、诚实、正面;苛刻、虚荣、软弱、嫉妒;
——(男性)头发、胡子、衬衫、长裤、鞋子或其他服饰,是否能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特色?
在装扮自己时,一定要给自我一个清醒的定位,要清醒地意识到“我是谁?”“我是在应聘场上,我是找工作。”
平时,我们可以只顾及自己的品位,随着心情去追随潮流或自创风格,但在面试中,你必须给自己定一根弦——“我要凭我的个人形象来赢得面试官的首肯”。这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服饰和装扮所要表达的内容:
——诚实而协调地显示着你的形象
——表现着你独特的个人品位;
——服饰和装扮与你的气质相协调;
——服饰和装扮与你的举止相符合;
——与气质、时间、环境、气氛协调;
——别有风格而又自然大方;
——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并让他心生好感。
(2)    发式与胡须
面试是传统化、保守而正式的,所以,不要把你的头发搞得古里古怪,以至于面试官真有点儿怀疑你来面试的目的。
对于大多数面试者来说,令人困扰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发型才符合我呢?”不要轻易听信美容书上的劝告,在面试前按图索骥给自己做个发式。否则,你会发现,即使这个发式果真掩挡了脸庞的一点点缺陷,但与你的气度、个性太不符合了,它生硬地对你说着:“我不是你的。”一般时候,你只要遵守一个原则就够了,即:你的头发整齐、干净、有光泽,能够显露出你整个面庞,不遮遮掩掩。当然,如果你果真能找到一个既符合你的个性、又符合面试的时间与地点的发型,那最好不过。
男性的头发比较好对付,因为可供男性选择的发型不多,而所谓的新潮发型,又显得小气、僵硬、刻板。如果使用发胶,需要注意,临出发前,一定要用梳子把固结成绺的头发梳开。如果男性面试者想简简单单理个发就行了,那他最好回忆一下,刚理过发后,是不是每次你都有点儿羞于上街?如果是,那就应该早几天理发。
女生的头发最忌讳的一点,是有着太多的头饰和过分的装束。在面试这样的场合,大方自然才是真。所以,不要弄什么“爆炸式”的发型,这种膨胀着的带有威胁意味儿的头发,会使面试官对你有着本能的排斥;高挽的发式也不可取,它会让面试官倾向于以家庭型女性来评判你,这无疑是对你求职的否定。披肓的长发已渐渐被接受,但应稍加约束一下,不要让它随意飘舞。
男人的大胡子似乎富有艺术感和力度,但浓度的胡子无意中在说着一句话:“我需要有点儿孤独,请离我远一些。”如果你是面试官,相信你不会希望有这种感觉。
(3)    着装的艺术
一般而言,面试官评判面试者的服装的标准是:协调中显示着人的气质与风度的档次;稳重中表达着人的可信赖的程度;独特中言说着人的人性。
不过,你也必太过拘泥。或者,你曾听说,在面试者这种正场合,男士一定要西装领带穿得笔挺,头发要一丝不乱,最好领带夹、西装手帕也要准备齐全;而女士则一定要穿着端庄合体,露出女性曲线,毫不拖泥带水,以给面试官留下精明能干、态度认真、工作勤奋的印象。但如果你从不穿西装,一身如此正儿八经的服装拘束住了你,该怎么办?服饰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协调,如果你的衣着首先与你自己的个性、品味不协调了,你又怎么去期望它与面试的气氛相一致?
面试的着装是要郑重一点,但也不必为此而改变你日常中一贯的形象。比如,如果你从来不穿西装,大可不必为了面试而开创自己的一个新记录不。要学会从过去的你的无数形象中选择和面试相匹配的地方。要相信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身旁的众多“参谋”的审美能力。
色彩是服装的重要的语言符号,无意中,面试官就会被你的服饰的色彩语言所打动。
红色热情、积极,它显示着你的强大的个性强力,它表述着你强烈的主观意识和表现欲望。面试官习惯了沉闷的灰黑色,红色的感染力很容易打动他,令他振奋,印象深刻。但太浓烈的红色会使人有排斥的情绪。
黄色代表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自我满足的倾向,黄色言说着你的自省能力、思考、分析及沉默往往超越你的行动力。寻求公关、秘书的女性着黄色服装,易被面试官接受。
绿色象征着平衡与和谐。绿色在表达着你的协调与理性,它在告诉面试官你办事干练可靠。这是面试官一般都可接受的色彩。
蓝色宁静。蓝色表明着你稳重而保守,蓝色亦在提醒面试官“三思而后行”。所以,面试时尽量不要着蓝色服饰。
粉红色随随便便,但它易给人轻率、圆滑、虚荣的印象。
冷色调是男士面试时的最佳选择,它们向面试官留下的是你的沉稳、牢靠、坦诚、朴实、冷静和负责。
女士在红色外可选择中性色彩,它们向面试官传达的是你的亲切、善良、自然和大方。
服装的款式又是另一种语言符号。面试中,着装的款式宜简练、朴素、不抢眼。服装的款式可分为“风格式服装”和“门面式服装”。“门面式服装”纯为包装自己以博取别人的好印象,所以适于面试中,比如西装、套裙。但是,如果一款“风格式服装”,能尽现你的个性,又与面试的气氛相融合,又何乐而不为呢?
(4)    面部的化妆
面试中,脸部的化妆一定要淡而自然。因为,一副浓妆无异于在向面试官诉说着:“我没有自信,所以我要掩去我的本来面目。”
索菲娅•罗兰曾说:“在研究我的银幕形象后,我开始发现我的外形太人工化了,如果我能尽量任我的脸型保持原来的形状,效果肯定好得多。所以,我停止变换发色的试验,尽量少用化妆品,因为在银幕上我愈显得自然,就愈能打动观众的心。”
舞台上尚且如此,在目前生活中我们更没有理由化浓妆。在面试中,尤其拒绝浓妆,因为它使人的脸部不自然,它破坏了人脸上的表情,而一张脸最生动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细微生动感人的情绪表达。不要让面试官必须先努力看透厚厚的化妆才能捕捉到你的表情。
当然,像黄脸婆一样去面试去也不行。最好略略将面颊修饰打扮一下,让自已看上去健康、精神焕发就已足够。
眼睛是情绪交流的焦点, 一双明亮而自信的眼睛必然会给自已的面容增色不少。所以,要注意修饰一下自己的眼睛,但不要露出修饰的痕迹,切忌不要在眼睛四周描上黑而深的眼影。
合理地修饰嘴唇,可以达到一个效果,即吸引人的视线,而让其忽略自己面部的其他缺陷,即便是男士也不要干皱着嘴唇去面试,他应该给自己的嘴涂上一层婴儿油膏,让它有一定的润泽感,干巴巴的嘴唇会给面试官一种仓促匆忙的感觉。嘴大、唇深的女士也可以效仿一下男士的方法。年轻的女性只要用大红或橙红的口红,可慎用紫色,以防给面试官血盆大口的感觉。唇线不要画得太深,这会让你的嘴唇显得突出虚假。面试前,最好把牙齿在牙科清洗一下,面试官喜欢看到你明亮口齿。
可适当地注意一下鼻子。如果你的鼻子容易出油发亮,可略施淡粉。如果有粉刺鼻、酒糟鼻,最好提前到医院去诊治一下,不要让这些本来无关的东西影响面试的效果。鼻毛长的人,面试前最好要认真修剪修剪,没有谁喜欢看到一个人鼻毛横行。
(5)    香水的使用
香水的使用也是一种艺术。㾾价、便宜的香水会将你变得土气、寒酸,而不论你穿戴得是如何得体。但好的香水,的确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如果香水使用得当,无形中,面试的气氛、面试官的情绪就向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面试是一种公事公办的特定场合,在这种场合中,悠悠的、沁人心脾的香味悄然中便打动了面试官。所以,面试时,可选择米兰型 、黄角兰型 、玫瑰型的香水,忌用檀香、茉莉花香型、麝香或龙涎香型香水。
面试中追求的香味效果应该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撩人心扉。所以,最好在面试的前两三个小时淡淡涂抹,涂抹的部位如耳后、衣领处、手肘内侧、手腕及膝盖内侧、胸前,不要混身上下乱喷一气,亦不直接喷在衣服上。
面试的早上,冲个淋浴会使你容光焕发,早餐中不要吃大蒜、洋葱,亦不要喝酒,要让你在面试中的气味像初春的微风一样清新怡人。
(6)    杜绝饰物
或者,你天性偏爱着那些形形色色的小饰物;或者,你听信了种种服饰小册子中赋予各种小饰物的意义,不论在任何场合,你总喜欢或一身真真假假的珠光宝气,或一身精灵古怪的特色服饰,可能,这些小东西能给你略略增色,但在面试中,最好杜绝饰物。
面试官的目光是挑剔的,他总能从你的小饰物上看到种种拖泥带水的意味:你一身珠宝气,他就认为你有钱、好消费,用不着对工作热心;你招招摇摇,他会认为你太好打扮自己,而在工作上低能;你花枝抬展,他会觉得你好引人注目,虚荣心强;你精灵古怪,他就想到你爱玩,不专注, 工作上不值得信赖。一句话,你只要戴上饰物,面试官就有理由说三道四。
所以,面试中杜绝饰物。
3.心理准备
沉稳的心态,平静的心情,积极自信的态度……面试的前夜,如果你的心理状态如斯,那么,我们就可能预料你在面试场上如洒脱的成功表现了
面试的前夜,不要过分放纵了自己。可能,你轻轻地便赢得了这次面试的机会;可能,这次机会的获得已使你信心百倍;可能,自己平时的表现令你对自己的言谈举止等面试技能无比的信赖。但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松懈。面试官不喜欢面对着一个过分自信、不稳重的人,你能力再强,自我发挥再出色,但面试官见的人多了,他已习惯将过分自信的人看成是缺少自知之明的人。而你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可怕的、强有力的对手。所以,不管是什么情形,都不要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松懈心情。面试前夜,适当地放松自我是必要的,但切不要放纵自我,比如,参加什么酒会、狂欢、棋局等等。放松的度,要以面试时能将自己的心态收拢起来,能重新以谨慎、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主考官为好。
4.克服几种不良心理
四、    应对五种困难尴尬局面的办法
人与人交往时总会不时碰到因难或尴尬的情况,即使你极小心防备,也难保不发生,尤其是在面试这种重要又紧张的场合,这类情况更容易出现。应试者若不能镇静自如、沉着应对,往往影响自己的整个面试表现,甚至因而前功尽弃、导致面试失败。所以,预先了解一下面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因难尴尬场面,准备好应对办法,未雨绸缪,至少可以增强面试信心。
1.    紧张
这是较常见的情况。面试对于求职成败、进而对一个人的事业前途可能影响极大,又是在陌生地方被陌生人盘问,诚惶诚恐、患得患失之情是很正常的。一点点紧张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令“演出”水平提高(演说家、艺人等对此会深有体会),但应试者若过分紧张慌乱,不但会给主考官留下坏印象,还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回答问题,因此必须学会控制。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1)防止紧张的最佳方法,是做足准备功夫,以及不把一次应试的得失看得太重要,同时明白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一样会紧张,一样会因出错而尴尬。
(2)应试者的坐姿委重要,要尽量让自己“四平八稳”舒服地坐在椅上,挺直腰,身体稍微向前倾。
(3)在进入面试场所前,若体察自己的紧张情绪,可作几次深呼吸。深呼吸是减轻紧张的有效方法。
(4)不要抢着回答问题,主考官问完之后,不妨稍等两三秒钟再徐徐开口,这样可以先想清楚一点。要不时留心自己说话的速度,看是不是因为紧张而讲得太快。
(5)如果真的紧张得严重,难以控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坦白告诉主考官,例如说:“对不起,我确实有点紧张,可不可以让我先冷静一下,再回答您 的问题?”通常主考官都会同情你,并因你的诚实真诚留下好印象。而你也因为讲了出来,觉得舒服多了,因而紧张程度大大减轻。
2.    说错了话
人在紧张的场合最容易冲口而出讲错话。例如明明申请的是甲单位的职位,却误说对方为乙单位,或在称呼主考官时把他们的姓氏、职务等张冠李戴。一次,主考官问应试者“阁下认为……”紧张的应试者竟如此作答“我阁下认为……”
经验不足的应试者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懊悔万分,心慌意乱,越发紧张,接下去的表现更为糟糕。有些年轻人发觉自己说错话后会停下来默不作声,或伸舌头,这些都是不成熟不庄重的表现。
明智的应对办法是保持镇静,假如说错了的话无碍大局,也没有得罪人,可以若无其事,专心继续应对,切不可耿耿于怀,因为一个单位不会因为一次小错误而放过合适的人才,而助主考官也会谅解你因心情紧张而出的错。假如说错了的话比较重要,或会得罪别人,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更正并道歉,例如:“对不起,刚才我紧张了一点,好像讲错了话,我的意思是……不是………请原谅。”出错之后弥补自己的过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技巧,主考官通常会欣赏应试者的坦白态度和打圆场的高明手法,你说不定还会因此博得好感。
3.    沉默
主考官可能无意或故意不作声,做长时间的静默。如果是故意的,往往是想考验应试者的反应。许多应试者没有准备,因而不知所措,说出些不该说的话,对自己不利。
应对的一个好办法是预先准备一些合适的话或问题,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也可以顺着先前谈话的内容,继续谈下去,例如说:“刚才您问我……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看这件事……”或者问:“还有什么关于我过去的工作经验或是能力,您想我详细一点说明的?”
4.    遇到不懂的问题
即使你对有关的科目、事务、学问有相当认识,仍然会在面试过程中碰到不懂得回答的问题。
硬着头皮胡乱说一通,掩饰自己的无知,这是下策,因为资深的主考官很可能继续追问下去,应试者乱说只会出洋相,他即使不追问,也可能心中有数。
还有些应试者企图回避问题,东拉西扯讲别的事情混过去,这也是非常不明智的。
最明智的应对措施是坦白承认“我不懂”,“对于这个问题,我还认识不够,看来今后得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没有人全知全能,什么都精明,你态度诚恳,反而会博得主考官的好感。
5.    遇到了不明白的问题
有时候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应试者不明白他想问什么。
如果是没听清楚,可以请求对方重复一次。
可是有时即使再问一次,还是没办法抓住问题的核心。这个责任可能在应试者方面。因为他对问题涉及的范围认识不够,但更可能在主考官方面,或者因为他的问题组织得不好,或者讲得太简单(说不定他已经用同一个问题问了几十个人,随便讲讲也以为别人应该明白自己问什么)、太急速。
假如明知主考官问得不妥当,也不应该当面指出(“您的问题很模糊,我不知道您想问什么”),最好是婉转一点表示自己不大明白问题要求哪一方面的答案,尝试给最可能接近的资料,说“不知道您想知道的是不是这个?”之类。
最重要的是态度诚恳,不胡乱猜测、信口开河。
五、    应对主考官非常规举措的办法
当出现多位主考官且他们之间显示出“不协调”时怎么办?当主考官表现出“攻击性”姿态,或漫不经心,或过分亲切友善时又该怎么办?下面是几种面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考官们的“非常规”举动,希望通过剖析,能给读者以启发。
1.    多位主考官主考
目前,大多数正规面试都是由好几位主考官组成主试团,一起进行面试,最普通的有三至五人,其中一人当主席。
应付多位主考官通常比应付一位主考官困难。你要令一组前景各异、好恶及想法都不同的人产生好印象,相信你是最合适宾人选。你面对几个初次会面的人,被他们轮流“盘问”,并知道自己答某人的问题时,其他人都不停在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这一切都自然会令你特别紧张。
通常面试开始时都会有人先介绍各主考官的姓名及职位,你至少应记得主试团主席的名字,以及其他主考官的职位,好使应对时知道轻重及取舍。若申请的职位需要专门技能,往往有相关专家在场。面对多位主考官,通常最好望着发问者,自己发问时可向主席提出,假如你希望某一考官回答,可面向他或眼睛注视着他发问。
各考官间一般都较默契,但有时也不尽然,所以他们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会以传阅纸条或互投目光等交换信息,应试者无需因而惊怕紧张,这些举动绝大多数与你的表现无关,不会影响你面试成功的机会。
如果其中一个考官对你特别挑剔或表示不满,也无需张皇失措。通常多位考官中总有一人是会特意去充当这样的角色的,你只需从容应付便可。每个考官都可能有偏见,你都得小心应对,要是你出言不慎得罪其中一人,是可能会令全体考官产生反感的。
2.    主考官表现出“攻击性”姿态
有些主考官故意在某一时间内用比较攻击性(侵略性)的态度对待应试者,提出特别尖锐的问题或有意令应试者感到尴尬,藉此考察应试者的情绪控制能力,应付困难是否得体、胸襟是否开阔等等。也有些考官故意提出一些令人气愤甚至荒诞无稽的论点,来判断应试者是否立场坚定,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在这些情况下,应试者千万不要以为主考官故意针对自己,于是发怒,应试者应保持风度和礼貌,沉着从容地与考官讨论问题的核心。在任何面试情形下,动怒或失礼都非明智之举,因为即使你只对其中一位考官无礼,也常会让其他考官反感,而使你错失获选机会。而且,“山不转水转”,你永不知道日后在什么时候跟这个机构或这些人来往。
3.    主考官“漫不经心”
有些主考官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好像对这次面试不大重视,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主考官,通常会采用自然发展式的面试方式。但千万不要跌进这些常见的“圈套”,以为自己也一样可以随便谈天说地。记住,你这次面试是经他们精心安排的。而且考官们都是很忙碌的人,他们不会拿你开玩笑打发时间,所以你应该以一贯认真的态度应对他们提出的那些好像无关痛痒的问题。
4.    主考官过分亲切友善
在面试过程中,有些主考官故意做出轻松、亲切而友善的样子,应试者有时候会不自觉地跌入“陷阱”,飘飘然流于浮夸甚至轻佻。遇到这种情形,应试者要特别注意保持谦虚有礼的态度,给予主考官稳重的印象,这样被录取的机会才会更大 。
5.    主考官之间不协调
在多个考官进行面试时,考官们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故意扰乱应试者的心情。那些“唱白脸”的主考官往往提出尖锐的问题,为难应试者,有时考官们假装彼此不协调,刻意制造混乱场面,令应试者不知所措。碰到这类情形,应试者千万不要烦躁不安,更不能无礼,明智的作法是镇静沉着,以不变应万变,以免自己给主考官的印象大打折扣。
6.    主考官的其他非常举措
下面列举六种面试过程中的非常规情形,并提出应对策略供读者参考。
情形Ⅰ:主考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使你总找不到机会说话。
对策:你可以寻找机会打断他的话,说你理解他所谈的意思 ,或者提出一个恰当而重要的问题,然后问他:“你看我的工作能力适合这项工作的需要吗?”
情形Ⅱ:主考官突然提出一连串的难题让你回答。
对策:主考官是要看你在紧张的压力下能否沉着冷静地独立思考。你应该先做思考,然后逐一回答。对回答不了的问题,如实告诉对方,并说明自己将再作考虑。
情形Ⅲ:主考官很赏识你的能力和资格条件,但又说你的情况并不太适合目标工作的需要。
对策:先同意主考官的看法,然后劝告他,说你的背景虽然并不像他们正好需要的那样,但你最终可能仍是他们的一个明智选择——因为只要录用了你,一年之后,你肯定会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水平。
情形Ⅳ:主考官把与你会面的时间推迟了45分钟,而你在半小时之内要回到你的学校或办公室,因而,你感到很着急。
对策:如果你能晚点回去又无不适之感的话,就等着进行这次面谈。否则,就如实告诉对方,建议取消这次面谈,另外再约定一个时间。
情形Ⅴ:主考官表现出厌烦情绪,对你的回答毫无反应,甚至妄加否定。
对策:主考官可能是想观察你对难堪场面如何反应。切记不要因焦急和失望使自己失去心理平衡而作出任何消极性的反应。一定要继续保持正面的、积极的态度。例如,可以换一个话题,说说你曾经为你原来的工作单位出过哪些贡献,但不要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在那个单位工作了。这种策略能使谈话按你的思路进行下去,而不致于使你消极被动。
情形Ⅵ:主考官告诉你,目前他们没有你要寻找的空缺职位,但你可以临时做一份职位较低的工作。
对策:当你很难保证自己什么时候和怎样才能被提升上去时,你要尽可能劝说主考官给你提供一份与你寻找的空缺职位的水平相近的工作。若是已有别的单位愿意给你提供类似工作,不妨告诉主考官。如果这些战术都不奏效,就保持观望,不作表态。
六、     “我”字的使用技巧
在考场上,考生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大学××专业;“我”爱好广泛……等等不一而足。但“王婆”若只知道“自卖自夸”,将很难卖得好瓜——仅仅推销“我”的考生也一样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考生的最终目的是让考官承认你并接受你,因此在喋喋不休说“我”的时候,考生一定要考虑考官的爱不爱听。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乐意做别人自我展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考生痛快地使用“我”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样的两种说法:
考生甲:“在我负责销售部期间,我使部门工作获得较大起色,并且在我的严格管理下,本部门工作人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因此我得到了总公司的赞赏,这令我非常欣慰!”
考生乙:“在我负责销售部期间,部门工作获得很大起色,不仅销售额比去年上升了百分之三十,而且部门职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总公司对此的奖励,是对我们全部工作人员的极大的鼓励。”
应该说,考生乙比考生甲更会令人接受和喜欢。他没有一连串地使用五个“我”,并且未将功劳全部归为自己,因此同样的内容,考生乙的表达效果就好得多。
除了这个例子表明尽量少用和避免重复使用“我”字以外,还有一些关于“我”字的使用技巧。
第一,    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
第二,    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第三,    使用“我”、“我们”的替代语,如“本人”、“大家”等,以转移“我”、“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第四,    对“我”字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的个人的看法”;
第五,    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七、    发表意见的技巧
针对某一问题考生能否发生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公务员面试中的一项一般的而且是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发表真知灼见,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艺术——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的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    考官提问时请考生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找断其话头,静*****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    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请自己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    不要固执已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心,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4.    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    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
前者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以清晰的逻辑使考官们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再“推销”你的观点。
后者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
6.    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考生提供了确切详实的论据,而不是仅提自己的主张时,其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八、    学会以退为进
俗话说“收回的拳头才打得痛”,在考场上,考生的以退为进或者以守为攻,会帮*****生化劣势为优势。
一位考生在挤公共汽车去面试的路上,挤掉了西服的扣子,到考场后来不及补救也没办法补救,于是硬着头皮走进了考场。面试中一位考官打量了他好几眼之后询问他公务员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对于这样一个击中其要害的问题,该考生做了“以退为进”的回答,他说:“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必须是庄重严肃符合礼仪要求的。我参加这个职位的面试,应该从此刻开始,自觉地以国家公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很抱歉,在公共汽车上我的西服扣子被挤掉了,严重影响了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因此扣我一个月工资都是应该的!”
该考生的回答, “退”在于主动认错,并提出建议:扣一个月资;其“进”在于在处罚他就先录取他做国家公务员——多么巧妙的回答。
当考官突然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考生不妨“以难制难”,以其提问方式对其反问,从而化解自己的窘迫。因为考官提这种问题并不是为了难倒考生或难为考生,正是这种问题才可以充分表现考生的应变能力与卓越的才识和魅力。
1927年浙江省某县选录县长,朱懋祺前去应考,在顺利通过笔试后进入面试。主考官朱家骅一言不发,观察着考生流利自如地回答其他两名考官提出的问题,末了主考官朱家骅向考生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意欲试探考生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他问:“《总理遗嘱》朝会、纪念周都要诵读,无不烂熟,请你回答一共有多少字?”考生朱懋祺自知难以回答如此脱离常规的问题,既如此,与其回答不出被考官轻视,还不如大胆“以难制难”反问之:“主考官的尊姓大名,天天目睹手写,也已烂熟,请问总有几笔?”结果是主考官朱家骅十分赏识这样的回答,欣然录用了他。
这个例子尽管不是公务员考录的例子,但其一样可以给应试者以启发,对于考官的“发难”,如法炮制,做巧妙的应答。
“以退为进”本身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它不是单指“退”,比如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等,“退”只是手段,而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进”——让考官接纳你。
因此“退”有几个原则:
(1)    可能“进”的时候,不“退”。(考生有时也须这样,但这不是“以退为进”要谈的)
(2)    在考官的意想不到的时候“退”往往比“进”的可能性和效果要好一些。出奇兵方能制胜!
(3)    原则性的问题不宜采用这个技巧。如果考官问考生是否适合这个职位,考生也以退为进,回答说:“现在不合适,但录取我后,我会努力使自己做好这份工作的。”这样的“以退为进”最终将只留给考官“退”。
九、    进行恰当的解释
在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而不致于文过饰非,“越描越黑”,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    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生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地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察的就是考生会不会解释。
    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已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
考生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大家都有体会,有时候单纯的解释的态度就以解决问题,消除误会。
2.    应适时收尾
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考生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生已经做了某个判断,考生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考生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非要让考官明白,那样就可能将考生与考官的关系开僵。
3.    有理有据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的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
“有理走遍天下”至少在面试考场是行得通的。
4.    实事求是
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调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
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不愿在考场表露的事情,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    承担责任
当考生被要求解释自已过去工作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
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考生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
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考生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考生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坦然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6.    间接解释
即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包括自己原单位领导、大学的老师、奖状证书等书面材料以及媒体资讯等等。引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将增强自己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十、    掌握常用句式和“万用语”
有时候考生需要拖延回答的时间以斟酌字词;有时候考生一时紧张忘了话题;有的时候考生希望自己的表述会有更好的“外壳”;在这些情况下为了能对考生有些帮助,我们整理一些常用句式和“万用语”,供考生选用。
“坦率地说……”
“我能适应这份工作是因为……”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对我的情况表示满意……”
“我希望您能理解……”
“您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因为……”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我很高兴您能欣赏我的观点……”
“我盼望着将来继续和您合作……”
“这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想法……”
“听完的解释后,您也许会同意我的观点……”
“当时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您认为我的回答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这样理解您的话对吗?”
“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必须强调……”
“您对我的建议正是我准备实现的目标。”
“这是从中总结到的教训,相信以后我不会再发生同样的过失。”
“的确”、“是的”、“当然”。
十一、    注意面试用语的“禁忌”
这里集中讨论一些面试时考生不该使用的语言风格或样式等,以供考生借鉴:
1.    自已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
有些考生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外壳”水泄不通,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考生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2.    语言的反复追加
当考生说话时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
3.    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考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考生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考生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    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如果考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考生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例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成:“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    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有的考生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    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
一个人的面庞上可能会长几颗痣或者“青春痘”,对此我们一般很敏感,会想方设法把它们去掉。一个人的“言语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斑痕”,如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那个、然后、呃”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请考生把这些语言的“赘生物”清除干净!
7.     “标点符号”的运用
多用冒号——不要节外生枝。
多用句号——谈话言简意赅。
少用破折号——避免事后加以补充(这里不得不用)。
记着使用问号——让考官加入到你的叙述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公考加油论坛 ( 鲁ICP备2022011153号-1  

GMT+8, 2024-3-29 00:52 , Processed in 0.26016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